Magazine

父親節送禮推薦

2022/8/6

8/8父親節嚴選送禮推薦區

8月誕生石-橄欖石

2022/8/3

宛如照亮黑暗的一線光芒,橄欖石被視為可以給予人正向能量的「太陽之石」。

表現紫陽花顏色變幻的迷你波士頓包

2022/7/27

在細節傾注職人技藝,進而創造出的紫陽花世界觀。讓自然、繽紛如紫陽花般的包包,帶給您一期一會的美好。

月光石新作“月海 Tsukimi ”

晶瑩剔透的藍月光石,其充滿神秘色彩的藍色光暈,會隨著光線照入的角度與強弱不同而游移變幻。

超越國境、彼此相連的情誼~ 關於“翠”的幕後故事

大家好! 這裡是JEWELRY MOTHERHOUSE生產部門的負責人稻葉。

這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印尼的珠寶 “翠(midori)”

的開發幕後、與生產國有關的一些小插曲。

“翠”這款珠寶採用的是印尼人稱之為「印尼翡翠」、

溫暖綠色調的天然石——軟玉(編按:也是俗稱的和闐玉),

和被稱為「硬玉」的翡翠雖然色調相近,

卻是不同的寶石。

在開發初夏的珠寶時,

我們想一直想找像5月的誕生石翡翠那樣,

有著明亮綠色的彩色天然石。

生產國之一的緬甸雖然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翡翠產地,

但由於政治局勢的動盪,目前很難前往當地進行素材的尋找與開發。

不得不放棄尋找緬甸的翡翠這件事,

工坊的大家都相當不甘心。

而這時給予大家一線希望的,是印尼工坊的staff。

調查印尼有沒有出產翡翠後,

我們得知印尼西部的蘇門答臘島北方,

一個名為亞齊的地方有出產被稱作「印尼翡翠」的天然石。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印尼國內的交通也相當困難,

所以當地的合作夥伴幫我們聯絡了住在亞齊的老朋友。

而在與開採方遠距溝通的過程中,

我們了解到所謂的印尼翡翠其實是名為「軟玉」的天然石。

亞齊送來的原石不論色彩深淺或紋理都相當多變。

對於重視素材的個性進行商品開發的我們,

可說是相當完美的。

為了盡快開始軟玉珠寶的開發,

我們將天然石送往中部的爪哇的切割職人。

為了盡可能表現每顆原石與眾不同的個性,採用了簡約的圓鈕狀切割。

我們則在位於日惹的工坊將金片敲出獨一無二的紋理,

將之與切割後的天然石結合,新作“翠”於焉完成。

亞齊、中部爪哇,再來是日惹。

將印尼的各個地區彼此串連後才得以誕生的珠寶“翠”。

印尼的大家都說

「這款珠寶是從緬甸的大家的構思中誕生的。」

從緬甸到印尼,

超越國境、不甘放棄的這份意念,藉由珠寶彼此串連。

以這次的開發為契機,

我們會持續向前邁進,繼續迎接更多的挑戰。

希望大家也能夠藉由珠寶感受到這份正向的意念。

JEWELRY MOTHERHOUSE

稲葉潤紀

夏日出遊包

2022/7/21

今年的夏天,你想去哪裡來場小旅行呢?

關於孟加拉洪災的援助

2022/7/19

我們包包的生產國孟加拉近期遭遇了大規模的洪災侵襲。

工廠所在的首都達卡雖然沒有太嚴重的損失,

但全國需要幫助的受災戶超過了700萬人,

其中也包含了我們Staff的親族及友人。

有鑑於此,MOTHERHOUSE決定動用會員卡制度所累積的社會貢獻基金,

為當地提供援助。

首批的援助行動是由社長山口繪理子小姐與當地的工廠長馬穆先生一起

深入受災嚴重的錫爾赫特地區,

發送五百份包含米、食鹽水、馬鈴薯、油、衣服及藥物的物資包。

物資的採購與分配則是與當地的NPO SAJIDA Foundation合作進行。

我們的活動詳情,包含收支資訊,會於日後再行透過官方網站報告給大家。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支持。

來自社長.山口繪理子的Message

目前日本的新聞對孟加拉的報導多集中在羅興亞人的問題上,關於洪災的消息幾乎沒有見

諸媒體。考慮到現場的急迫性與必要性極高,所以立刻展開了行動。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

採取對應措施,有賴於平時購買MOTHERHOUSE商品的顧客。此外,令我們尤為自豪的

是,工廠的Staff也自發性進行了捐款。雖然一個企業所能做到的事情有限,但

MOTHERHOUSE希望藉由工廠持續生產、持續將具有溫度感的商品送到客人手中,將生

產商品與援助結合起來,使兩者得以兼顧。

關於Social Point Card

MOTHERHOUSE獨特的Social Point Card集點制度,顧客每消費1元即可累積1點,累積滿

25000點即可於下次消費時折抵500元,同時我們也會撥500元到我們的社會貢獻基金裡,

在商業活動難以觸及的領域裡進行援助活動。

皮革緊緻亮澤,可握於掌中的兩折皮夾。

2022/7/7

展現皮革之美的無縫線設計。零錢袋的設計讓這款皮夾兼具美型與機能性。

與黃麻的相遇

2022/6/27

對我來說,第一次感受到孟加拉閃閃發光的潛力,是因為黃麻。

「真是的——這個國家真的太討厭了!賄賂盛行、街上也到處都是乞丐,我想回家了……」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我走在達卡街頭時,幾乎天天都是這種快哭出來的狀態。

但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我遇見了黃麻。

「這是我們的黃金纖維喔!」

聽到孟加拉人指著那些粗糙的麻布袋這麼說,

我感到既新鮮又訝異。

bag

孟加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麻(Jute)出口國之一。

與黃麻的相遇,是我在孟加拉第一次感受到正面的事物,

所以相當為此沈迷,做了許多的研究。

太過沈迷的我,

甚至還去了隔壁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黃麻系。

我震驚於「居然有黃麻系!?」的同時,

也更意識到黃麻對於孟加拉的人來說,

是多麼重要的財富。

對環境友善,可以隔熱,

就連印度有名的財團TATA,

也將黃麻用於汽車的門飾板製作。

我彷彿被迷住了一般對黃麻無比熱衷,

而黃麻的諸多特點之中,有一點是我覺得最有魅力的。

那就是:這種植物即使遭遇洪水也不會被擊倒,

甚至正因為有這樣的環境帶來的肥沃土壤,

才能讓使黃麻生長茁壯。

在惡劣的環境中得到滋養,

僅僅半年就可以在熱烈的陽光下長到兩公尺高的黃麻,

讓我看到了發展中國家的種種潛力。

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黃麻一樣,

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如果可以將自己有所不足的部分

變成自己喜歡的部分就好了。

我在達卡的街頭入迷地想著這些事。

——節錄自山口小姐的專欄-ジュートと出会って(2016.03.11)

大量生産與工作桌

「大量生產」與「手工」並非相互對立的。

我所挑戰的,是「不妥協」的商品製作。

在孟加拉的自營工廠,我們正在實踐

「展現美麗的職人技藝以及兼顧有效率的操作流程」

至今為止生產過的、超過4000種以上的包包,都是由職人手工製作。在保有細膩手工的同時,我們的工廠每個月會生產將近一萬個包包(編按:此處均為2019年時的數據)。

當初建立工廠的理念,就是「如何有效率地進行手工生產」。

如果要說與一般的工廠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我們沒有採用「流水線生產」。

在生產樓面建立了13個小小團隊。

負責生產的樓面,有13個小小的團隊。每個團隊負責不同製作不同的包型。

「托特包A」組、「後背包A」組等,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除了素材的剪裁是由裁切團隊負責的之外,後續的所有過程都是由各個組別在各自的工作桌上完成的,最後的細部修飾也不例外。

與無法了解產品完整樣貌的「分工」不同,可以說整個生產過程,都是在一張工作桌上完成的。

所以儘管是工廠(的生產模式),依然常常可以聽到職人們說「這個包包是我負責製作的」。

職人們也能夠透過這樣的工作模式有所成長

工作桌模式的優點之一,就是有不良品產生的時候,可以明確找出是哪一個工作桌的問題。

我們的商品在客人看不見的地方附有寫著小小數字的標籤,可以經由數字去追溯這個包是在什麼時間、由哪張工作桌製作的。

日本一旦發現有不良品,就會回報給擔當生產的工作桌。

此外,由於可以區分各包型的銷售額,各工作桌之間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競爭意識,提升職人們的工作動力。

我過去曾經參訪過其他公司的工廠,在視察「流水線生產」的時候,看著負責圖膠水的職人一整天都在塗膠水的模樣,深有感觸。

「這個職人的技術有在進步嗎?」

「為了讓每個職人的技術都能夠更加精進,必須要從0開始參與包包的製作才行……」

工作桌的生產方式,就是從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後衍伸出來的。

bag

由工作桌模式孕育出的「小技巧」

「流水線生產」的優點是壓倒性的生產速度。

MOTHERHOUSE的工作桌生產則參考了許多大量生產工廠的工作模式,用了許多小技巧來提升手工生產的效率。比如工具箱。

工具箱的造型不拘、放置的位置也不拘,而是以同一張工作桌的所有Staff都能輕鬆拿取為考量,由工廠的Staff自行開發配。

再比如「塗邊(使皮革的邊緣變得光滑並加以上色的方法。)」

這本來是一項相當耗時的工作,但職人們自己開發出了可以在僅有幾mm寬的皮革邊緣均勻著色的小棒子,以及放置染料的容器。

另外還有上膠的工作。

不是每片皮革單獨上膠,而是將皮革以等距排列,用大的刷子一次塗過去。這也是一個小技巧。

由於人事的考評制度會將工作桌的「品質」與「速度」列入考評,所以職人們也被鼓勵去思考這些改善工作效率的小技巧。

這些努力的成果,就是我們的包包時常可以得到「雖然是手工的價格卻很親切」的評價。

當大量生產的武器「效率」與「經營能力」,被設計為「經由人類的雙手創造附加價值」時,勞動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勞動,而是創造。

「勞動應該是令人愉悅的」

這是我所尊敬的威廉.莫里斯的話。

大規模生產取決於施行的方式,也可以是人性化的、以人為本的。

bag

「工作的意義」依價值觀而有所差異

再繼續談一下大量生產與手工生產之間的「Third way」吧。

說來有趣,在這兩種不同的生產方式之間,勞動者的想法與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必「工作」這一詞的意義也是有所不同的。

正因為如此,即使這兩種生產方式同時存在於這世界上,卻幾乎不存在交流,甚至可能是互相批判的狀態。

習慣了彼此對立,所以更不容易發現對方的優點並加以結合運用。看到這一點,讓我感受到了極大的可能性。

將大量生產與手工的優點結合加成,就能孕育出新的附加價值。這也可能創造出新的需求。

這樣「不妥協的、嶄新的生產方式」,正是產品生產的Third way,令我心中激動不已。

新的附加價值之中,想必也蘊含了新的價格與形態。

在孟加拉付諸實現的Third way,想必也能運用於尼泊爾與印尼。

每個國家必然都有最適合的、不同的Third way。為了尋找答案的旅程,可以說充滿了樂趣。

我們希望讓生產更有效率,但也希望透過只有某個人可以完成的技術等,藉由手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最終,不論是規模或是品質,只要找到最適合那個國家的方法,讓該國、該區域以及職人「個人」的能力得到發揮,想必就可以在迴避價格戰的同時,也能讓該國在國際市場獨樹一幟。

這正是我的夢想。

*本文譯自山口絵理子小姐的專欄 ——

「大量生産」と「手仕事」は、対立しない。私が挑戦した、「妥協じゃない」ものづくり。

原專欄內容摘錄自山口絵理子小姐的著作『ThirdWay 第3の道のつくり方』,

經重新編輯後發表。(編集協力:宮本恵理子・竹下隆一郎/ 編集:大竹朝子)

returntop